随州一中校歌歌词
随兮随兮汉之东,泱泱大国风, 莘莘学子千里来同 , 诚朴洁勤发奋为雄。 谋国要如季大夫,治学要如欧文忠。 现代教育重生产,更追踪先圣神农。
言简义丰,寓意深远
——《随州一中校歌》歌词赏析
随州一中的前身列山中学,由时任湖北省国民政府主席何成濬(随县厉山人)于1934年秋捐资创办,刘亚平(随县吴山人)时任代理校长。《随州一中校歌》由刘亚平作词,王麟子作曲,传唱至今。
校歌言简义丰,寓意深远,歌词共8行56个字,把现代教育思想厚植于随州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中,启智增慧,催人奋进,至今仍具有极大教育意义。
《左传》记载“汉东之国,随为大”,意为在汉水以东的众多诸侯国中,随国是最强大的国家。校歌开篇以古韵起头,“随兮随兮汉之东”,昭示随州地区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底蕴,一句“泱泱大国风”,酣畅淋漓地唱出了随州儿女的自豪感。另外,从古声韵学方面来考察,“东”为第一韵,为全歌定下了坚定有力、浑厚恢弘的基调。
随州一中前身列山中学是随州地区乃至湖北省现代教育的滥觞之地,开办之初,校舍条件之好,师资水平之高全省鲜见,在读学生除本省籍之外,四川、陕西、河南等地的学子纷纷云集于此。及至今日,随着学校发展壮大,省内外广大有志青年仍时常慕名而至。“莘莘学子千里来同”既真实地反映了办学的兴旺景象,又蕴涵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之意,为下句“诚朴洁勤发奋为雄”的具体要求作好了铺垫。诚实、俭朴、清洁、勤奋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学校对每一位学子品德修养的期望目标,先成人,后成才,只有做到了“诚朴洁勤”,才有可能去“发奋为雄”,这里的“雄”是“人杰”或“精英”的意思。做什么样的“人杰”和“精英”呢?歌词列举了以下几位楷模。
“谋国要如季大夫,治学要如欧文忠。”谋国和治学是中国传统精英人才的两大理想。季大夫即春秋早期的随国大夫季梁,是有据可考的南方第一个民本思想家。据《左传》载,因为他长期向国君宣扬以民为本的思想,建议国君制定政策时要体察民情,顺乎民意,遂使随国民富国强,终于成为能够与楚国相抗衡的“汉东大国”。欧文忠即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4岁随寡母来随州投靠叔父,在随州读书至22岁,而后才离随游学京师。著名的“画荻学书”的故事就发生在随州,著名散文《李秀才东园亭记》即欧阳修为记载随州风物而作。此两句的意思是:如果将来治理国家,应像当年季梁一样,忠心为民,精诚报国;如果求学就要像欧阳修那样,勤奋刻苦,学有所成。
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神农氏即教民耕种,发明耒耜,遍尝百草,发明医药,带领人们不断探索自然,推动了人类文明大发展。“现代教育重生产,更追踪先圣神农”,意指学校教育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沿着炎帝神农的精神足迹,勤奋学习、不断探索,努力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整首歌词围绕随州的历史发展主线展开,开篇便指出随州三千年前在中原大地的大国地位,接着又从树立楷模的角度歌颂了随州这片热土上曾经诞生过的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有着重要影响的三位代表人物:神农、季梁、欧阳修,意在反映这片热土确是英才辈出,人杰地灵,借以激起每一位一中学子的荣耀感和自豪感。同时,也要求同学们注重品德修养,无论是“谋国”或“治学”,都要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诚朴洁勤”,打牢基础,又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发奋为雄”,立志成为推进国家民族强盛的建设者、成为促进人类进步发展的贡献者。既点明了立身处世之道,又指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将丰富的思想内涵融入到几句简短的歌词之中。所以,《随州一中校歌》是激发随州一中众多学子追求真理,刻苦学习,奉献社会的一首佳作,值得永久传唱。
|